一、竖鳞病
此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多数患病鱼体在尾部的部分鳞片向外张开,鳞片基部水肿,伴有表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情严重的鱼鳍基部充血或腐烂。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2天~3天后死亡。病原体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主要危害鲤、鲫、鲢、草鱼及金鱼,流行于冬末初春。
防治方法:
1.避免鱼体受伤,保持水质清新。
2.用3%食盐水浸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
二、赤皮病
患病鱼体侧腹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皮肤溃烂,鱼鳍基部充血或断裂。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主要危害青、草、鲤、鲫和团头鲂。冬季鱼体冻伤或受伤易引发此病。
防治方法:
1.全池泼洒15ppm~20ppm生石灰,每月1次~2次。
2.用漂白粉全池泼洒,浓度为1.0ppm~1.2ppm。
三、水霉病
鱼体受伤后,水霉菌丝侵入伤口,呈白色棉絮状附着。鱼体表现烦躁不安,组织坏死,逐渐消瘦死亡。病原体为水霉属和绵霉属真菌,晚冬和早春高发。
防治方法:
1.拉网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2.用3%~4%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15分钟。
四、鱼波豆虫病
病原体为漂浮波豆虫,侵袭鱼体皮肤和鳃瓣。患病鱼体食欲减退,体色发黑,皮肤分泌蓝灰色黏液,严重时大量死亡。危害幼鱼更甚。
防治方法:
1.用8ppm~10ppm硫酸铜药浴10分钟~30分钟。
2.全池泼洒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合剂0.7ppm。
五、粘孢子虫病
病原体为粘孢子虫,寄生在皮肤、鳃、肠道或神经系统,导致鱼体消瘦、狂游。鳃部形成灰白色胞囊,影响呼吸。秋末至冬季危害鱼种。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125kg/亩彻底清塘。
2.鱼种用500ppm高锰酸钾浸洗30分钟。
六、白点病(小瓜虫病)
体表出现小白点,形成胞囊。鱼体急躁不安,摩擦物体,消瘦发黑。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适宜水温15℃~25℃。
防治方法:
1.池塘用生石灰消毒。
2.全池泼洒福尔马林15ppm~25ppm,连续2次~3次。
七、三代虫病
病原体为三代虫,鱼体皮肤覆盖灰白色黏液膜,狂游或鳃丝发白。春、秋末冬初高发,主要危害幼鱼。
防治方法:
1.用90%晶体敌百虫0.2ppm~0.3ppm全池泼洒。
2.用20ppm高锰酸钾浸洗鱼体15分钟~30分钟。
八、锚头蚤病
病原体为锚头蚤,寄生部位红肿发炎,严重影响鱼体活动。秋季流行严重,对花白鲢危害最大。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杀灭幼虫。
2.用10ppm~30ppm高锰酸钾浸洗鱼体30分钟~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