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上常见的介壳虫主要有红蜡介、吹棉介、糠片盾介、茶褐圆介四种。
红蜡介:雌成虫介壳蜡质坚厚,先呈玫瑰红色,后呈紫红色,直径3毫米至4毫米,顶端脐状,周缘瓣状,有四条白纹。一年发生一代,5月中旬至6月上中旬为幼介大量上梢为害的高峰期。
吹棉介:雌成虫橘红色,椭圆形,长5毫米至7毫米,背面隆起,全体密生小黑毛。每年发生2代至4代,4月至6月发生为严重。
糠片盾介:雌介壳长1.5毫米至2毫米,灰白色或灰色,介壳边缘为黄色或棕色。一年发生2代至3代,若虫分别发生于5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
茶褐圆介:雌介壳圆形,直径1毫米至2毫米,紫褐色或暗褐色,蜡质坚厚。该虫多以二龄若虫越冬。
介壳虫通常群聚于嫩枝和叶面上,以叶背寄生多,刺吸茶花茎、叶中的汁液,致使山茶花枝叶枯黄,叶片早落,甚至整株死亡。其排泄物常诱发严重的煤污病。
防治方法:
①发现个别枝条或叶片上有介壳虫时,可用软刷轻轻刷去。
②冬季用0.5度的石硫合剂或松脂合剂喷杀越冬若虫等。
③在卵孵化盛期喷药,可喷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2.5%的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80%的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④在介壳虫形成时,可喷洒40%的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或在介壳虫发生初期,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至2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