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园竹覆盖栽培技术
早园竹覆盖栽培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发酵产生的热量增温,促使春笋提前在冬季产出,也称反季节栽培。该技术要点如下:
一、竹林选择
选择种植年限短、生长健壮、管理集约的高产竹林进行覆盖,否则可能成本不合算。
二、操作步骤
1.覆盖物准备
常用竹叶、谷糠、稻草、麦杆等材料,因地制宜。
2.覆盖时间
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根据天气和节假日(元旦、春节等)调节。一般覆盖后30-40天出笋高峰。
3.覆盖方法
(1) 覆盖前处理:连续雨天可直接覆盖;干旱时需浇水100担/亩润土。
(2) 分层铺设:先用竹叶、稻草等发热材料贴近地面,再覆谷糠等。
(3) 厚度控制:通常20-30cm。低于10℃可加厚;推迟出笋可减薄。
4.覆盖物移除
春季回暖或需留养母竹时移除。上层晒干备用,下层5-6月松土时作有机肥。
三、施肥管理
1.长鞭肥(5-6月)
占全年30%,施尿素50kg/亩+畜肥1000kg/亩,深翻20-30cm。
2.催芽肥(8-9月)
施复合肥100kg/亩,浅削10-15cm。
3.覆盖前肥(11月)
占全年50%,施畜肥4000kg/亩或菜饼400kg+尿素50kg。
4.挖笋期肥(12-次年)
每笋穴施尿素0.3两或等效复合肥。
四、留养管理
1.新笋处理:及时挖采,后期选留250-300株/亩作母竹。
2.保护措施:低温时用稻草或塑料袋保护新竹。
五、水份管理
1.出笋期和9月需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开排水沟防积水烂鞭。
六、病虫害防治
重点关注蚜虫、介壳虫和煤污病,按常规方法防治。
七、其他管理
1.立竹密度:800-1000株/亩,1-3年生占90%以上。
2.老竹更新:6月挖除4年以上老竹。
3.钩梢处理:5-6月新竹停止生长时,留12-15档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