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播种繁殖和无性繁殖技术

2019-06-25 12:05

杜仲为杜仲科杜仲属。落叶乔木,高达20米,胸径1米;树皮灰色,纵裂。叶椭圆状卵形、卵形或椭圆形。喜温凉湿润气候,能耐-20℃低温。在酸性土、中性土、微碱性土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在干燥瘠薄、强酸性土壤生长不良。树皮药用,对各种类型高血压症均有良好效果,又可用作强壮剂,并治腰膝痛、风湿、习惯性流产及孕妇腰痛等。是著名的药用树种。

1.种子育苗技术

①圃地准备选择微酸性土壤作圃地,冬翻施足基肥,经冻化后,于翌春耙平做床。一般每公顷用饼肥2250千克,厩肥22500千克。苗床规格长15米,宽1.2米,高30厘米。

②种子催芽在3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催芽一般种子和沙以1:10的比例混合,铺于室内阴凉通风的地面上,保持种、沙湿润。催芽期间室内温度保持6℃以上,待翅果顶端缺口处稍露白头时即可播种。采用低温湿沙催芽种子发芽率可达80%。

③播种开沟均匀撒入50~80粒种子,播后覆盖2厘米的大泥灰,比较干燥的土地还应加盖稻草。一般公顷播种量75—120千克。

④播后管理要保持床面潮湿,种子发芽后分批揭去盖草。每周喷1次波尔多液防病。幼苗出现2~4片真叶时松土除草并追施1%尿素液。6~8月加强松土,追施2%尿素或人粪尿。

2.无性繁殖技术

①扦插法选择阴凉、湿润、腐殖质较多的半沙质土作苗圃。惊蛰前将一年生新枝条剪成5个头芽的插条,插入苗床。保持畦土湿润,高温季节搭棚遮荫。及时除草追肥,翌年春季可移栽。

②留桩再生法砍伐杜仲树时保留树桩,30~70天后可萌芽再生,翌年春季挖取移栽。

③伤根萌芽法惊蛰前伤及大树主根皮后覆土,可萌发新苗,一年后可移栽。

④压条繁殖法早春将幼苗枝条压入土中,次年切下移栽。

⑤余根繁殖法春季挖苗定植时保留部分主根,使其萌发成新苗后可再挖取栽培。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