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之一。一些果农在葡萄前期的管理和防病过程中都做得很好,但到了坐果后期及成熟期葡萄出现了裂果、病斑、虫害等现象,遇到大风、雨水,将出现烂果,葡萄的品质和产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使用了葡萄套袋技术后,极大地改善了葡萄的外观品质,防止了病虫危害、减少了农药残留、改善了果实风味、提高了果品质量,适应了市场的需求,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实践证明,经过套袋处理过的葡萄比不套袋处理过的减少发病达99%,裂果减少70%,平均产量增加了20.6%。
花前1周整修花序,大花穗除去副穗及主轴基部1~8个支轴、小花穗少去或不去;花前掐穗尖1/4左右,坐果2周后疏果粒,稳果后套袋;套袋前必须喷1次杀菌剂和杀虫剂(两剂混用)防止病虫在袋内为害,等药液晾干后再套袋。采收前7~10d摘袋晒果。
葡萄套袋要根据品种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使用适宜的纸袋种类。一般应在坐果稳定、整穗及疏粒结束后立即开始,赶在雨季来临前结束。套袋前,全园可喷1遍复方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重点喷布果穗,药液晾干后再开始套袋。
套袋时先用手将纸袋撑开,使纸袋整个鼓起,然后由下往上将整个果穗全部套入袋内,再将袋口收缩到穗柄上,用一侧的封口丝紧紧扎住。但封口丝以上要留有1.0~1.5cm的纸袋,并且不能用手揉搓果穗。套袋后如果遇到危害叶片的虫害还可解袋喷50%辛氰乳油2000~3000倍液、48%乐斯苯1200~1500倍液等。
套袋后可以不去袋,带袋采收;也可以在采收前10d左右去袋,这要根据品种、果穗着色情况以及纸袋种类而定。去袋时不要将纸袋一次性摘除,要先把袋底打开,使果袋上部仍留在果穗上,以防止鸟害及日灼。去袋后一般不必再喷药,只要注意防止金龟子危害,并密切观察果实着色进展情况即可。
在果实着色前,剪除果穗附近的部分已经老化的叶片和架面上的过密枝蔓,以改善架面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促进浆果着色。根据葡萄果实的着色情况适期、分批采收。在采收和运输过程中,尽量轻采轻放,减少碰压和划伤,提高果实的品质。
地方政府可以成立水果套袋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协作组,大力推广套袋技术。帮助果农联系套袋材料,同时进行试验和推广,在技术上给予扶持。另外,可以制定相关文件,在资金上给予葡萄套袋技术项目财政补贴。还可以帮助果农联系销售市场,让果农在果实成熟的时候不会因为没有销售市场而耽误了销售,降低损失,极大地调动果农生产无公害果实的积极性。
在适当的地方建立葡萄套袋技术生产示范地,指导果农进行水果套袋生产。定时定期召开葡萄套袋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使果农准确掌握套袋技术要领,及时进行管理、套袋、摘袋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性技术。同时按时到田间走访果农进行现场指导,与果农加强交流,帮助其更快更好地掌握套袋技术。
积极引进和培育种植大户,发挥基地的带动作用,发挥示范户的带头作用。给予种植大户技术上扶持,为其提供市场信息,联系销售公司;同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扶持,极大调动种植大户的生产积极性,充分运用葡萄套袋技术,发挥联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