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草本爬藤植物,扶摇而上、高攀凌云。李时珍《本草纲目》有附朩而上,高达数丈,故曰凌霄。
凌霄野生山谷河滨,依附树干墙隅攀爬,高达十数米,夏秋开花,先淡黄,后桔红,大而辉煌光耀。腾空俯视,红绿相映,着于树梢,风韵绰约,十分文雅秀美,也称拂云花。
凌霄属紫蔗科,原产我国,为园庭普遍栽培朩本不雅赏植物,藤性坚韧,发展硬朗,枝繁叶茂。叶为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叶绿锯齿状。入夏后花营10余朵缀于梢或腋间,次序递次而开。花冠似牵牛花,呈喇叭状,略呈唇形,花筒长约7—8公分,花后结为茹果如兰英,先端锤形。9—10月果熟,种子大都扁平,有透明的田。花可通经、利尿,合用于月经闭、小腹胀痛、产后乳肿等症,另有清血、消炎的功能。药用花,在6—8月开花时采收,晒干或烘干,避免发霉。
凌霄性喜阳光,暖和潮湿,适于栽培在排水杰出,肥饶松散之壤土,幼苗初期宜在荫庇下。在北方越冬应做好御寒办法。滋生可用播种、压条和扦插,普通以扦插为主,节间着土极易生根。凌霄移栽宜在春秋二季进行。定植时需立支架。
凌霄用于园林,常附植于假山、粉墙,亦可环绕纠缠树身怪石,也是庭园花门、花廊、花架杰出的美化绿化遮荫材料。
凌霄花独具气概,为古今诗人吟咏对象,北宋杨绘诗:“白绕干枝凌霄去,犹有本源与地平。”宋贾昌朝赞:“保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产寻。”赞其节节向上的精神。唐代白居易咏凌霄花的诗:“有朩名凌霄,理秀非孤标。偶依一树身,遂抽百尺条。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固有摆荡。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飘。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朝为拂云花,暮为要地摻。寄言立品者,勿学荏弱苗。”这首诗在持久传诵进程中教育过很多有志之士。今世洋人郭沫若在《百花齐放》中则奖饰它勇于攀缘,登高而不居功,不忘所高攀大树的功绩,付与它以谦善的道德。
其实凌霄也有不凭借他物而生者,据载,宋朝有人家中园内一株凌霄,无所高攀,挺然自力,岁岁成材,时人称为花中好汉。凌霄花的美是客不雅存在,藤本植物的攀登附生,又是天然界千莳植物之一的同性,诗人立意分歧,自可各执一端。但非论若何,凌霄花文雅清丽腾空而开的绰约风韵,被称之为拂云花,确是别具一格的花中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