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枯斑病的防治技术
桂花枯斑病,又称叶斑病,是我国桂花栽种地区严重发生的叶部病害。枯斑病的症状表现为:病原菌从叶缘或叶尖侵入,初为淡黄绿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灰褐色至灰色,形状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菌以菌丝块状在病叶上越冬,春天以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在天气炎热、土壤干旱又未能及时浇水喷水时,病情加重。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植株生长衰弱时发病严重。肥料不足、受冻或机械损伤的植株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秋末冬初及时摘去病叶、打扫落叶后,集中烧毁,可减少来年发生的病源。
2.加强水肥管理,增施钾肥,避免土壤干旱或积水,可增加植株的抗病力。
3.发病初期可用25%的丙环唑乳油500倍液进行喷洒,一个月后再浇一次;或用40%的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每10天一次,连续2-3次;也可用50%的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