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中华锯花天牛的防治方法

2019-10-24 02:02

牡丹中华锯花天牛的学名ApatophysissinicaSemenov-Tian-Shanskij,俗称"啄木虫"。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江西、四川等省。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先咬食幼嫩根茎表皮,后从近地面断梢伤口腐烂处蛀入,并向根下部蛀害,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降低牡丹的品质。严重时导致植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11-26毫米,雄成虫体长11-20毫米,栗褐色或黄褐色,体具稀疏短黄绒毛。头、胸带褐棕色,鞘翅端部浅黄褐色,头近圆形,上鄂前伸,额唇稍凹陷,复眼大,触角11节。雄天牛触角较长,前胸背板中间略凹陷,具2个圆形瘤突。鞘翅较前胸宽,足长。

卵:长1.5毫米,长椭圆形,浅黄至浅黄绿色。

蛹:乳白色至黄色。

发生规律:

中华锯花天牛3年1代。在土壤中生存,3月下旬老龄幼虫从根部隧道中爬出作土室化蛹,4月下旬-5月上旬进入化蛹盛期,蛹期15—20天;成虫一般5月下旬出土交尾产卵,卵期10天左右。为害时不易发现,造成植株衰弱或死亡。越老的牡丹植株受害越重。

防治方法:

(1)天牛化蛹盛期进行中耕,破坏土室灭蛹。

(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

(3)在牡丹根际打孔3-4回孔,每孔投放磷化铝一片,或将带虫苗木密闭熏杀。

(4)化学防治:成虫出土盛期用50%马拉硫磷乳剂1500倍液等喷洒;卵孵化盛期浇灌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等。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