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素材的空间关系
单棵树木制作的盆景,传统中被称为树桩盆景或桩景。桩景的空间关系,主要强调本体空间的和谐。其根、干、枝、叶、花、果,都应比例协调。树木本体的空间比例,一般按1:6:6比较合适,如10cm干径其高(长)度在60cm左右,干径与树冠比例也在这个范围内。树木主干与侧枝的空间关系,应下粗上细,逐步过渡。枝条的长度也要与树干高度相称,下长上短,使整体轮廓形成不等边三角形。
树木叶片的空间关系,应下大上小,左右平衡。枝片与枝片之间一定要留有空间,且空间大小间距不能相等。枝片形状因风格而异,传统盆景讲究工艺美,现代盆景追求自然美。
树木顶冠的空间关系应与树干相称。不同树种应根据其自然习性决定树冠形状:松树可成平顶;贞柏做成半圆顶;榉树做成扫帚顶;杉木可成尖顶;古柏可做成秃顶;花果类树木做成自然顶等。
多株树木造型中,素材本体空间应有粗有细、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有疏有密。丛林式盆景需注意避免空间均等或过于密集,保持空间变化方能体现艺术性。
2.山石素材的空间关系
山石素材的本体空间主要体现在形、色、纹方面。形要瘦、奇;色要清、明;纹要皱。山石盆景以不等边山形构成空间关系,制作时需根据不同地理地貌特点处理。如黄土高原的山形平缓,少有尖峰;沙漠草原地带的山丘连绵;江南平原的山多为远景轮廓。
同时需注意气候和季节变化对山体形态的影响,正如郭熙所描述四季山景的不同特征。这种时空变化规律,结合观赏者的心理感受,构成了更加丰富的景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