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肉质直根的培育及采种

2020-10-19 03:58

蒲公英肉质直根的培育

播前准备

选择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作为种植地。秋收后净园,结合耕翻整地,每亩施4000-5000公斤腐熟的优质农家肥。翌年土壤化冻后,按1.2米宽做畦,待播。

播种

在土温达到15℃以上时开始播种。在畦内开浅沟2-3厘米,沟距10厘米、宽10厘米,踏实浇透水。将种子掺细沙拌匀后撒播于沟内,覆土2-3厘米。最后在畦的两边插上竹弓片,盖上塑料薄膜以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苗期管理

播种后约9-12天出苗。幼苗出齐后,去掉薄膜并及时中耕除草、追肥浇水,促进苗子生长。

当蒲公英幼苗进入2-3片、5-6片和7-9片真叶期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3次间苗(间下的苗可上市),最后一次按株距5厘米、行距10厘米选壮苗定苗。定苗后一般需及时浇水。

定苗后,每平方米追施尿素15-20克,磷酸二氢钾6-8克,结合追肥再浇一次水。此期应防止徒长与倒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蹲苗与田间管理

蒲公英定苗后很快进入莲座期,此期为肉质根生长打基础的关键阶段。此后一段时间不浇水,直到肉质根进入迅速膨大期。蒲公英抗逆性较强,田间管理的重点是清除杂草和肥水管理,可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和土壤墒情浇水追肥,也可采取叶面施肥延缓叶片衰老。

肉质根的收获与贮藏

肉质根最迟应于上冻前收获。将挖出的植株摘掉老叶,保留完整的根系及顶芽。

选择背阴地块挖宽1-1.2米、深1.5米的贮藏窖。将肉质根放入窖内,堆高不超过50厘米。

贮藏前期防止温度过高导致腐烂或发芽,后期注意防冻。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