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意见,如何加强水稻中后期的田间管理

2021-11-02 10:09

为了水稻的稳产、高产,我们应特别注意加强水稻的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农技人员应适时做好技术指导,督促农民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防治病虫害。

根据当前水稻的长势和后期可能出现的不利气候条件,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的险性非常大,要引起高度重视,要防治于危害之前。各地要搞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重点防治稻穗茎瘟、纹枯病和稻曲病“三病”,二化螟、稻飞虱和稻水象甲“三虫”。(1)水稻穗茎瘟防治。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每亩用20%三环唑100克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或克瘟散100毫升,兑水50――60千克于午后4时喷雾。

(2)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毫升或20%粉剂25克兑水75千克,在发病初期喷雾,发病重的地块需防治两次,间隔期10――15天。

(3)水稻稻曲病的防治。在孕穗期抽穗前用药。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粉50克兑水50――60千克喷雾,或用DT杀菌剂100克,兑水50――60千克喷雾。

(4)稻飞虱防治。水稻抽穗前,每亩用毗虫啉10――20克兑水50――60千克喷雾,或用扑虱灵每亩20――40克兑水60千克喷雾。

(5)水稻二化螟防治。8月初在二化螟二代卵孵化高峰期,每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克或90%杀虫单50克兑水50千克喷雾或兑水100千克泼浇。

(6)稻水象甲防治。8月初防治新生代成虫,每亩用稻乐丰50毫升或地虫克星50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

2、加强水层管理。

中后期水层管理应以浅为主,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避免长期深水淹灌。水稻减数分裂期和开花灌浆期是水分敏感期,这期间要保持田内有水层,防止断水。灌浆后可坚持浅、湿、干间歇灌溉,增加土壤通透条件,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后期早衰,增加水稻叶片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盐碱地区水田要坚持浅、湿间歇灌溉,为防后期早衰,还要适当晚撤水。地势低洼和排水不良地块灌浆后可不建立水层,保持湿润管理,改善土壤环境。

3、加强后期施肥。

水稻后期主要是穗粒肥。施好穗粒肥可提高后期光合作用,加快灌浆速度,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在施用穗粒肥时,主要考虑土壤条件,水稻长势,气候因素等,土壤条件好、底肥充足、水稻叶色浓绿、长势过猛,阴雨天多时,可考虑少施或不施。地力后劲不足的,水稻叶色较淡的,天气天气情况好转时,要坚持施用粒肥,在水稻抽齐穗后每亩施尿素2――3公斤。

4、加强三类苗的升级和促早熟。

三类苗主要是茎数不足,要在增加穗重上下功夫,采取针对性措施,搞好粒肥施用,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粒肥每亩3公斤尿素,齐穗期施用。

对生育偏晚的水稻,要做好防治低温冷害的准备,各项管理措施都要立足于促早熟。具体措施:一是在水层管理上以浅为主,并实行间歇灌溉,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地温,促进早熟;二是要注意清除田间杂草。三是要进行叶面施肥和喷洒激素。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