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矮缩病如何防治?

2019-03-05 20:08

一、水稻矮缩病症状及危害

水稻矮缩病又叫水稻普通矮缩病、普矮、青矮等,水稻感病植株生长停滞、矮缩,分蘖增多,叶片僵直,叶色浓绿,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叶片症状有白点型和扭曲型两种。白点型叶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黄白色条斑,基部较明显。始病叶以上新叶都出现条斑,以下老叶一般不出现。扭曲型即在光照不足情况下,心叶抽出呈扭曲状,色泽淡黄,叶缘出现波状缺刻。穗期发病,多在剑叶叶片和叶鞘上出现白色条斑,穗颈缩短,形成半包颈穗或包孕颈穗。

二、水稻矮缩病传播途径

1、该病毒可由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和电光叶蝉传播,以黑尾叶蝉为主。带毒叶蝉能终身传毒,可经卵传染。黑尾叶蝉在病稻上吸汁最短获毒时间5分钟。获毒后需经一段循回期才能传毒。水稻感病后经一段潜育期显症,苗期至分蘖期感病的潜育期短,以后随龄期增长而延长。

2、该病毒在黑尾叶蝉体内越冬,黑尾叶蝉在看麦娘上以若虫形态越冬,第二年春天羽化迁回稻田为害。早稻收割后,迁至晚稻上为害,晚稻收获后,迁至看麦娘、冬稻等植物上越冬。

三、水稻矮缩病发病原因

1、带毒虫量是影响水稻矮缩病发生的主要因子,虫源多,发病重。

2、冬春暖、伏秋旱,利于水稻矮缩病发病。

3、水稻矮缩病最适宜流行的温度为26~30度,20度以下或33度以上病害停止发生;雨水多、湿度大,特别是台风暴雨造成稻叶大量伤口并给病菌扩散提供极为利的条件;秧苗淹水;采用深水灌溉,串灌、漫灌,施用过量氮肥等均有利于发病。

4、水稻品种抗性有显著差异,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有利病害流行。

四、水稻矮缩病预防措施

1、积极防治传毒昆虫是防治该病的关键。传毒害虫主要有灰飞虱。

2、选用抗病品种。

3、集中育苗管理,水稻秧田种植要做到尽量远离重病田,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感病机会。

4、在早期发现病情之后,绝对不能拖延,要加强肥水管理,同时及时治虫,这样就可以减少病害,促进健苗早发。

5、大田开始发病时,要立即排水,追施石灰、草木灰和磷、钾肥,并进行中耕搁田,促进新根生长。

6、在发病初期及早拔除病株,在秧田及水稻插后20天内进行田间排查,发现病株立刻拔除,并补插健壮的秧苗。

五、水稻矮缩病防治农药

在发病初期,建议用病毒A800倍液+植物细胞分裂素600倍液+防治稻飞虱药剂进行喷施,每隔5-7日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中晚稻本田初期,当发现田间出现零星病株时,要先向病株和病株周围的水稻喷药,歼灭带病叶蝉和飞虱防止扩散传病。插后20天内发病的,要把病株拔掉,消灭病源,然后从健壮株中瓣出一半或储备秧苗补插好苗。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