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黑木耳栽培菌袋生产

2019-06-11 13:46

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有多种方式及模式,其菌袋的制作,则应根据栽培模式决定,不能一概而论。

1菌袋及其适应模式:

长菌棒:使用扁宽17-20厘米、长80厘米左右的聚丙烯塑袋,机械装料,两头扎口,常规高压0.15兆帕灭菌2小时,或常压灭菌10-12小时。如果灭菌灶一次性装料达到500千克以上,则需相应延长灭菌时间。菌棒式栽培模式为:菇棚吊袋出耳、仿段木栽培等。

大菌袋:一般使用扁宽20-28厘米、长45厘米左右的聚丙烯塑袋,大小如同平菇菌袋,两头扎口,灭菌等均常规。大袋式栽培模式为:层架式出耳,适合集约化生产,但由于棚、架的一次性投资较高,故适合仿工厂化栽培以及有投资能力的生产者。

立式菌袋:一般使用扁宽20-28厘米、长30-35厘米的聚丙烯封底塑袋,每袋装料0.5-0.7千克,其栽培模式为:地栽模式、床架模式等。

2接种:一般可根据菌袋的大小或装料的多少确定接种方式,如立式菌袋可一头接种,也可采用“梅花接种法”,即在菌袋周身打四排约6个接种孔,接入菌种后用胶布封口;长菌棒和大菌袋,每袋可装料2-3千克,菌袋表面积较大,必须采用“梅花接种法”,具体接种孔数量,可根据用种量、发菌时间等确定。

3发苗管理:培养室事先进行清洁处理,并按计划整理地面,兑配20-30倍蘑菇祛病王或800倍百病去无踪进行地毯式喷洒,并密闭棚室,2天后即可将菌袋移入进行发菌管理。菌袋的排放,视当时温度的高低和菌袋的大小而定,立式菌袋因其短小,可以排放6-10层,大菌袋和长菌棒可采取井字型排放方式,一般不要超过6层,但当温度低于18℃时,可适当加高2层左右。发菌期间应调控温度在22℃以上,最好保持在25℃左右;空气湿度在75%左右;每2天左右通风一次;并密闭光线。培养第3天,接种块即可萌发,10天左右,菌丝生长速度加快,菌袋内有热量产生,并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发菌10天以后,应逐渐加大通风量,并可适当降低温度;发菌第20天以后,由于菌丝的活跃程度达到高峰,生物量的加大使菌袋内温度亦达到最高,所以,应加强通风管理。发菌期间,结合管理,应将检查剔杂作为重点,发现诸如红、黄、黑,灰白等色泽各异的菌袋剔出,另行处理,具体可参考菌种等发菌管理,不再赘述。

4菌丝后熟:一般经约40天左右,即可完成发菌,此时,不要急于进入出耳阶段,调控温度湿度等条件,使菌袋转入后熟期,即使其进行继续发菌,以最大程度的继续分解基料、增加生物量、储备出耳能量,以达到一旦进入出耳管理,即可形成爆发出耳的生产效果。一般条件下,可尽量降低温度和湿度,强化通风,约经10天左右,温度低时可延长至20天以上,即可发现大部分菌袋的接种块处有原基现出现,此时,即可转入出耳管理。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