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大蒜高产栽培技术

2019-07-14 10:02

采用无公害大蒜栽培技术可有效地解决大蒜的病毒病问题,消除(或降低)病毒病的危害,使大蒜种性得到恢复,产量提高30%~50%,品质改善、商品价值提高;使大蒜的发病率降低80%,可大大降低农药的用量,配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可生产出优质、高产大蒜产品。

1播前准备

选择土层深厚,水浇条件好,地势平坦,耕层松软,有机质丰富,保肥保水,抗旱能力较强的肥沃地块。深耕整平,精细耙地,达到上松下实,地面平整。播前每667平方米用5%辛硫磷颗粒剂1.5~2kg兑细土60kg,顺垅撒施;或用50%辛硫磷乳油200g,兑水5~7kg,喷拌过筛的栏圈肥或干细土50~70kg,施于播种沟内。播种前选用大瓣蒜留种,剔除小瓣种,并将种瓣大小分级,分开播种,使植株生长整齐一致,以便栽培管理,一般分为3级,1级蒜瓣2g以上,2级0.8g~2g,3级0.8g以下。

1.1种子处理重茬蒜区,可用50%多菌灵或50%速克灵按种子量的0.3%浸种6h,然后捞出播种;或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00~150g兑水2kg,拌蒜种250kg,喷拌后晾干栽种;或用根叶康80~120倍液浸种30~50min。

1.2施足基肥以优质腐熟圈肥为主,配合施用生物有机肥料,结合整地撒施。667平方米用有机肥料5000kg,生物有机复合肥100kg,硫酸钾40kg。肥料施入后与土壤充分混匀,以防烧苗,然后整畦备播。

2播种至出苗期

9月中下旬播种,种植密度以每667平方米2万~2.4万株为宜,行距18cm,株距16~18cm。推广应用大蒜覆膜机。播种后7d左右,大蒜进入出苗期,及时人工破膜,扶苗露出膜外,人工破膜的洞口要小,以保证地膜保温、保湿作用。视土壤墒情于幼苗出土至2叶1心时,浇第1次促苗水,小雪之后,根据天气变化浇1次越冬水。翌春蒜苗返青时,在退母前浇返青水。

3生长中后期

蒜薹伸长期每667平方米冲施生物肥40kg,视天气情况5~6d浇1水。蒜头膨大期搞好叶面喷肥,及时浇水,充分发挥此期叶片、根系的功能作用,促进贮藏养分向鳞茎转移,收获前5~7d停止浇水,使蒜头组织老熟。为方便收蒜头,可视墒情于收获前1~2d浇透水,以疏松土壤。

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化学除草于大蒜播后覆膜前,选用40%姜蒜草克乳油等除草剂,按说明书要求兑水喷雾,随后盖膜。灰霉病防治于发病前(初)用生物农药1%武夷菌素等喷雾。病毒病防治于发病前(初)用生物农药2%宁南霉素喷雾,或发病初期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防治。虫害防治重点抓好种蝇防治。

5适时收获

5.1蒜薹收获一般蒜薹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是收藏蒜薹的适宜时期。采收蒜薹早晚对蒜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采薹过早,产量不高,易折断,商品性差;采薹过晚虽然可提高产量,但消耗过多养分,影响蒜头生长发育,而且蒜薹组织老化,纤维增多,尤其蒜薹基部组织老化,不堪食用。采收蒜薹最好在晴天中午和午后进行,此时植株有些萎蔫,叶鞘与蒜薹容易分离,并且叶片有韧性,不易折断,可减少伤叶。若在雨天或雨后采收蒜薹,植株已充分吸水,蒜薹和叶片韧性差,极易折断。667平方米可产蒜薹300~350kg。

5.2蒜头收获采薹后约20d左右,当大蒜叶变为灰绿色,底叶枯黄,假茎松软充分膨大后,就应及时收获。收获过早,蒜头嫩而水分多,组织不充实,不饱满,贮藏后易干瘪;收获过晚,蒜头容易散头,拔蒜时蒜瓣易散落,失去商品价值。收获蒜头时,硬地应用锨挖,软地直接用手拔出。起蒜后运到场上,后一排的蒜叶搭在前一排的头上,只晒秧,不晒头,防止蒜头灼伤或变绿。经常翻动2~3d后,茎叶干燥即可贮藏。收后晾晒过程中要防止雨淋,并注意防潮防热,以免蒜皮变黑。667平方米可产干蒜1300~1500kg,单株产量(干蒜头)55~65g,蒜头直径5~7cm。

6产品安全控制措施

严禁在大蒜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生物有机复合肥料。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农药施药浓度,不得任意提高施用浓度(或药量)。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蒜薹收获前10d,不得使用杀虫剂。防治种蝇尽量隐蔽施药,减少地面喷粉喷雾。大蒜应经过农药残留检测合格。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