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作为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在工农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多功能性体现在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工副业原料等各个方面。在农业发达国家,秸秆还田被视为优化施肥结构、促进环保的重要措施。随着科技进步和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直接还田成为秸秆处理的主流方式。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以其高效性和环保优势,解决了大量秸秆就地还田的难题,避免了因腐烂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抗旱保墒、减少化肥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显著效果,已使其成为我国沃土工程和丰收计划的核心内容。
然而,秸秆还田在我国的推广也面临着挑战。人均耕地少、复种指数高及秸秆碳氮比高等因素,导致还田过程中可能出现妨碍耕作、影响出苗等问题。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秸秆还田至关重要。例如,南方水田适宜翻压,旱作地则更适于覆盖;在浙江三熟制地区,早稻草翻压还入晚稻田中则是佳策。
秸秆还田的特点与实施方法需精心策划。还田量和周期的合理选择是维持土壤有机质平衡的关键;翻压和覆盖的时间则应根据地区气候和作物特性灵活安排;翻压深度和粉碎程度需与农艺要求相匹配;同时,补充氮素、磷钾肥及调控土壤水分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此外,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同样不容忽视。
在机械化技术方面,秸秆直接还田主要涵盖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及整秸还田等三种方式。各类还田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如锤爪型、甩刀型及直刀型动刀与定刀切割结构,为小麦、玉米等作物秸秆的粉碎提供了强大支持。各地生产的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以其高效、平稳的性能,已成为实现秸秆还田的重要力量。
同样,根茬粉碎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也是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机械粉碎根茬并混入土壤,不但增加了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能,还有效蓄水保墒,防止风蚀、雨蚀,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秸秆整秸还田机械化技术则以其独特的方式,实现了秸秆的整体直接还田,包括整体直接翻埋和整体覆盖两种方式。这项技术不仅抗旱保墒,还简化了作业环节,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培肥地力开辟了新途径。
总之,秸秆还田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农业技术,在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增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策略的优化,秸秆还田将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