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菌通过气流传播,发病迅速,其流行与气候、品种、肥水管理及病原菌生理品种变异密切相关。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人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再次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
发病条件包括高温、高湿、品种及栽培条件等。抗病性差异大,一般耐肥力强的品种抗性也较强。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或同一生育期组织的老嫩其抗病力也不同,苗期(四叶期)至分穗期和抽穗初期最易感病。就叶片而言,初叶当天最易感病,5天后抗病性逐渐增强,13天后很少感病。穗颈瘟以始穗期最易感病,抽穗6天后,抗病性逐渐增强。种植感病品种易引起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