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以带菌种子越冬,为翌年初次侵染菌源。种子上的病菌在种皮和种子内部可存活1~2年,播种后直接侵染子叶,病菌在细胞间繁殖,借雨水反溅、棚顶水珠下落、昆虫等传播蔓延,从寄主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经7~10天潜育后出现病斑,潮湿时产生菌脓。病菌通过灌水、风雨、气流、昆虫及农事作业在田间传播蔓延,由气孔、伤口、水孔侵入寄主,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病原属假单胞杆菌属细菌,病菌在种子内和随病残体落入土中越冬,种子带菌萌发时侵染子叶,引起苗期发病。病菌通过风雨、灌溉水、昆虫和农事操作等方式传播,从伤口、气孔和水孔侵入,引起寄主发病,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发病最适温度18~26℃,相对湿度75%以上,温暖、多雨的气候、低洼地、连作地发病重。此病由细菌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适温在18~28℃,相对湿度80%以上,黄瓜最易感病生育期是开花座果期至采收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