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在被害枝条组织中越冬,翌春病组织内开始活动,桃树开花前后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条的芽痕和果实的皮孔侵人,潜有期7~14天。春季溃疡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夏季气温高,湿度小,溃疡斑易干燥,外围的健全组织很容易愈合,所以溃疡斑中的病菌在干燥条件下经10~13天即死亡。气温19~28℃,相对湿度70%~90%利于发病。该病一般于5月间出现,7~8月发病严重。病菌发育适温24~28摄氏度。在枝条溃疡组织内可存活1年以上。在25~26摄氏度条件下潜育期4~5天,20摄氏度时为9天。树势健壮时潜育期可长达40天。春季干旱,冷凉则推迟发生。夏季炎热、干燥,病害发展缓慢。10月基本停止。树势衰弱、通风透光不好和排水不良、缺肥或氮肥过多,发病较重。晚熟品种一般比早熟品种易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