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是什么引起的病害,小麦白粉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2-05-24 07:17

小麦白粉病是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严重时也会侵染叶鞘、茎秆和穗部。病害初期表现为黄色小点,随后发展为椭圆形或圆形的病斑,表面覆盖一层白粉状霉层,颜色由白灰色逐渐变为浅褐色,并产生闭囊壳。随着病情加重,霉斑扩大成片,最终覆盖全叶,导致叶片发黄、早枯,甚至整株倒伏,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病原菌以闭囊壳或菌丝体在冬麦苗上越冬,次年春季温度回升至12度时,病苗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当环境温度适宜且湿度超过70%时,病害极易流行。黄淮麦区冬前气温偏低,病害不易发生,但次年初春温度回升后,病害迅速扩展。

病害的传播主要依靠分生孢子随气流长距离扩散,重新感染其他植株。白粉菌数量多、活性强,加上小麦长势差、抵抗力弱,三者同时具备时,病害便会迅速蔓延。近年来,由于品种、栽培制度、肥料、水、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生频率增加,导致小麦叶片早枯、成穗率减少、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