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褐斑病是什么原因,葡萄褐斑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

2022-06-26 20:03

褐斑病病菌分生孢子寿命长,可在枝蔓表面附着越冬,借风雨传播,在高湿条件下萌发,从叶背面气孔侵入,潜育期约20天。多雨季节可多次重复侵染,造成大发生。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体在寄主体内发展需要高湿和高温,故在高湿和高温条件下,病害发生严重。褐斑病一般在5、6月初发,7-9月为发病盛期。多雨年份发病较重。发病严重时可使叶片提早1~2个月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第二年的结果。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至第二年初夏长出新的分生孢子梗,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新、旧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引起初次侵染。分生孢子发芽后从叶背气孔侵入,发病通常自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菌侵入寄主后,经过一段时期,于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第二批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造成陆续发病。直至秋末,病菌又在落叶病组织内越冬。

褐斑病是由葡萄假尾孢菌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叶片。侵染点发病初期呈淡褐色、不规则的角状斑点,病斑逐渐扩展,直径可达1厘米。病斑由淡褐变褐,进而变赤褐色,周缘黄绿色。严重时数斑连结成大斑,边缘清晰,叶背面周边模糊,后期病部枯死,多雨或湿度大时发生灰褐色。小褐斑病的发生与褐斑病相似。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