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霜霉病俗称枝干、烘病或霜叶,主要侵害绿色叶片,其次是花梗和种荚。叶片受害,初为水渍状小斑,以后逐渐扩大,色泽由淡绿色逐渐转为黄色至黄褐色,并受叶脉限制而变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在叶片背面的相应位置上,长出白色霜状霉层;雨后、雾后或早晨露水未干时最易看到。发病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花梗和种荚受害,病部密生白霉,严重影响籽粒生长。
子叶期发病时,叶背出现白色霉层,在高温条件下,病部常出现近圆形枯斑,严重时茎及叶柄上也产生白霉,苗、叶枯死。成株期,叶正面出现淡绿至淡黄色的小斑点,扩大后呈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白色霉层;白菜进入包心期,条件适宜时,叶片上病斑增多并联片,叶片枯黄,病叶由外叶向内叶发展,严重时植株不能包心。种株受害时,叶、花梗、花器、种荚上都可长出白霉,花梗、花器肥大畸形,花瓣绿色,种荚淡黄色,瘦瘪。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初为淡黄色或黄绿色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叶片正面出现淡绿色到淡黄色小斑点,扩大后呈黄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潮湿时病斑背面生出白色霉层。白菜进入包心期病斑增多,互相连接,叶片变黄枯死,并由外叶向内叶发展,使病株不能包心。
大白菜霜霉病的主要症状。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大白菜都有可能发生霜霉病,植株各个部位均会受害,但还是以叶片受害最为严重,其次呢,才是茎、花梗以及种荚。在大白菜的幼苗期,发病叶片背面会出现白色霜霉状物,叶片正面一般无明显症状。当病情严重时,叶片、幼茎会变黄枯死。到了成株期,一般先从外部叶片开始发病,最初的时候,叶片正面会出现淡绿色斑点,到了发病中期,病斑会逐渐扩大,色泽也转为淡黄或者浅褐色,病斑扩展受到叶脉限制而呈现多角形或者不规则形。进入发病后期,病斑变成黄色,进入白菜的包心期,如果环境条件适宜,病情一般发展迅速,叶片自外向内逐渐变黄干枯,最后只剩下一个叶球。
症状及其识别:霜霉病可以侵染和危害大白菜的各个生育时期。小苗被害:初期在叶背面产生白色的霉层,叶正面没有明显的症状,严重时茎叶黄枯死。成株被害:叶背面出现白色霉层,叶正面呈现淡绿色的病斑,并逐渐变成黄色或黄褐色,最后干枯。由于病斑的扩大受叶脉限制,所以病斑形成于叶脉之间的叶肉部分,呈多角形。大白菜包心期以后病情发展较快,大量的枯死斑连接成片,严重时球叶被害,影响产品质量。
大白菜霜霉病属真菌性病害,以叶片发病为主,茎、花也能受害。感病以后叶正面产生水渍状褪绿斑,后发展为黄褐色,由于病斑扩大常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斑。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稀疏的霉层,病斑连片时,常造成大白菜叶片变黄枯死,严重影响大白菜包心。叶片染病初生边缘不甚明晰的水渍状褪绿斑,后病斑扩大,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叶背面则生白色稀疏霉层,湿度大时霉层更为明显,即为本病病征(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多角形斑常连合成大斑块,终致叶片变褐干枯。留种株茎部、花梗和种荚染病因受病菌的刺激而表现出生长过旺病状,患部呈肥肿弯曲畸形。如并发白锈病,则茎部和花梗肥肿弯曲畸形更为明显,菜农俗称之为龙头拐。被害荚果歪扭,表面现黑褐色坏死斑,致荚果空瘪不实或半实。湿度大时荚果、茎、花梗患部亦现白色稀疏霉层病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