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白斑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表的病残体或采种株上越冬,或以分生孢子粘附于种子表面越冬。田间借风雨传播,有再侵染。此病5~28℃均可发病,发病适温11~23℃。旬均温23℃,相对湿度高于62%,降雨16毫米以上,雨后12~16天开始发病,此为初侵染,病情不重。生育后期,旬均温11~20℃,旬相对湿度60%以上,经过再侵染,病害扩展,连续降雨,就可促进病害流行。白斑病流行的气温偏低,属低温型病害。因此,在北方菜区本病盛发于8~10月,长江中下游及湖泊附近菜区,春秋两季均可发生,但以多雨的秋季发病重。此外,播种早、连作年限长、下水头、缺少氮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基肥不足或氮肥偏少、长势弱的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