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症状特点和病原特征,小麦赤霉病的症状有哪些?

2023-08-11 12:41

赤霉病是真菌病害,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

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穗期,引起穗腐,穗腐在小麦扬花期后出现。最初在颖壳上呈现边缘不清晰的水溃状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随后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笔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德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小麦赤霉病又称烂穗病、麦秸枯、烂麦头、红麦头、红头瘴,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大。湿度大时,病部均可见粉红色霉层。小麦受害后千综合粒重降低,发芽率下降,发芽势减弱,出粉率低,面粉质量差,色泽灰暗,商品价值降低。病麦含有致呕毒素和类雌性激素述等毒素,人畜食后可引起急性中毒。病麦粒中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还会导致怀孕母畜中毒后流产。

赤霉病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苗期危害可形成苗枯,成株期可形成茎基腐烂和枯穗,被害小穗发病初期可见水渍状病斑,随着病害的扩展,病斑失绿变为褐色,小麦颖壳的合缝处生出一层粉红色霉层,籽粒发病后会皱缩,表面不光泽,呈干瘪状,籽粒变为紫红色或者白色,发病重时籽粒表面也有粉红色霉层。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