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蚜一般一年发生10~20代。麦二叉蚜以卵越冬,翌年3月底4月初开始孵化,进行孤雌生殖2~3代后产生有翅蚜迁飞转移。各种植小麦地区常造成为害,特别是肥水条件较好、生长茂盛的田块发生为害较重。前期为害造成麦苗发黄,影响生长,后期为害被害部分出现黄色小斑点,麦叶逐渐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产量。30度的高温、喜干怕湿,湿度35~67%为适宜。一般早播麦田,蚜虫迁入早,繁殖快,危害重;夏秋作物的种类和面积直接关系麦蚜的越和繁殖;前期多雨气温低,后期一旦气温升高,常会造成小麦蚜虫的大爆发。小麦蚜虫在每年3~4月份小麦抽穗到扬花期发生。麦长管蚜以无翅胎生成蚜或若蚜在麦株心叶或叶鞘和各种禾本科杂草的心叶里过冬,但越冬后,若财并非真正进入越冬状态,如果天气暖和,仍能爬上麦苗活动、为害。选择一些抗虫耐病的小麦品种,造成不良的食物条件。播种前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可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冬麦适当晚播,实行冬灌,早春耙磨镇压。作物生长期间,要根据作物需求施肥、给水,保证NPK和墒情匹配合理,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在孕穗期要喷施壮穗灵,强化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授粉、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