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钱癣主要发生在头部,口腔周围,眼和耳附近及颈部,成牛多发生在头部、颈部及肛门周圈。犊牛钱癣常为结痂性钱癣,逐渐变厚,呈灰白色或淡黄色,逐渐形成界限明显的圆斑。癣斑上的痂皮经过一两个月后逐渐脱落变成秃斑,有时癣斑中央开始痊愈,但其周围的病理过程尚未结束,则形成轮状癣斑。此时如不及时治疗,陈旧病灶虽已痊愈,但其附近又可发生新的癣斑,还可与邻近的癣斑连在一起。因此面积有的可达手掌大,病程可延续一年之久。成年牛多为水泡性钱癣。水泡破溃晤,则形成淡黄色痂皮,癣斑逐渐扩大,彼此融合形成大片秃毛癣斑,皮肤常增厚,患部发痒。
牛钱癣病属真菌性皮肤传染病,特征是皮肤、角质及毛囊发炎或秃毛,形成界限明显的圆形、不规则圆形或轮状癣斑;多数病牛症状较轻,不引起全身症状,但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病变可波及全身各部,患畜瘙痒不安,机体消瘦,生产性能下降。主要发生在头、颈、颜面部,其次为胸、背、臀、乳房、会阴等处。犊牛多发生在口腔周围,眼眶、耳朵附近,以及颈、躯干等处;严重者可扩展到全身各处。患部最初发生粟粒大的结节,表面覆盖鳞屑,以后逐渐扩大,呈隆起的圆斑,形成灰白色石棉状痂块,痂上残留少量的断毛;癣痂小的如铜钱,大者如核桃或更大;眼睛周围的小病灶常常融合在一起形成大病灶,即所谓的眼镜框现象。由于覆盖层痂皮增厚,像贴在面部的面团,即所谓的面团嘴脸也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在病早期和晚期都剧痒、有触痛感。患畜常表现不安,在围栏上摩擦,常引起皮下出血、食欲减退,逐渐消瘦、贫血以致死亡。
部分病牛在开始时于皮肤出现红斑,接着变成小结节和小水疱,干燥后形成小痂块。有些毛霉菌还能够侵入肺脏。病牛(尤其是青年牛)主要集中在头部(面部、口角、眼眶)、颈部以及肛门等处出现症状。通常会形成痂癣,且初期为小结节,上面覆盖少量癣屑,随着其不断扩大,会形成隆起的圆斑,最终形成石棉状的灰白色痂块,且其上面只有少量失去光泽的断毛。癣痂小的如同铜钱(钱癣),大的如同核桃,有时甚至更大,严重时会在全身体表相互融合呈大片或者弥散分布。另外,发病初期和晚期病牛都会表现出严重瘙痒,且伴有痛感,烦躁不安,频繁摩擦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