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猪瘟预防注射的普及和推广,各地定期免疫密度一般达到95%以上,猪瘟病已得到基本控制,尤其是典型猪瘟病例已很少见。然而,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仍时有发生。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低毒力猪瘟病毒株的感染。这种低毒力猪瘟病毒源自猪瘟强毒长期、零散、重复通过免疫不全的猪体,使其毒力逐渐减弱,但仍保有一定的毒力,可能导致幼龄、免疫不全或免疫空白的猪发生非典型猪瘟。二是妊娠母猪在妊娠期间注射猪瘟疫苗。猪瘟疫苗为活疫苗(弱毒),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仔猪死胎、木乃伊胎或产后不久发生非典型猪瘟。以往临产母猪不注射猪瘟疫苗,主要是为了防止机械性流产,但妊娠母猪注射猪瘟疫苗并不科学,应引起养猪场的重视。由于某些公司生产的猪瘟弱毒苗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出现免疫耐受等问题。因此,母猪应在配种前(发情前)2周左右注射猪瘟疫苗。有条件的场户可采用子猪超前免疫,即产后2小时不让子猪吃初乳,肌注猪瘟疫苗1毫升,60天至65天再用4头份剂量注射一次,即可保证至出栏。综上,妊娠母猪应严禁注射猪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