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在出壳后2周内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以白痢衰竭和败血症过程为特征,常导致大批死亡。病雏常在排便时发出短促的叫声,在肛门周围粘聚有白色、有时呈棕绿色的排泄物。此外还有嗜睡、虚弱、食欲丧失、跗关节肿胀等症状。肺型白痢病表现呼吸加快,腹式呼吸,肛门口及其周围干净,死亡前姿势为侧卧,两腿后伸。病程为1~2天,死亡率可达50%,最高达94%。雏鸡脑型鸡白痢,发病日龄为6~21日龄,多见于病的中、后期,表现头颈低垂扭曲,或俯向胸前,或仰向后背部,以至滚翻等神经症状。雏鸡白痢呈急性败血症,突然死亡。慢性的病雏表现为怕冷打堆,翅膀下垂,拉白色糊状稀粪,肛门周围羽毛被白色稀粪粘固,结成白色块状,严重的将肛门封住,拉不出粪便,发出吱吱尖叫。病雏呼吸困难,张口喘气。1-3周龄为发病高峰,3周龄以上发病较少死亡,耐过者生长不良,成为慢性患者和带菌者。鸡白痢以拉白色浆糊样稀粪为特征症状,呈急性败血性经过,可引起鸡大批死亡。即使治愈,鸡也会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鸡白痢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导致,其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排泄物,同时也可能通过鸡蛋直接传播。常见的治疗方法一般是通过日常喂养韭菜,韭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具有杀病菌,增强营养,促进吸收的功效。另外大蒜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疗法,大蒜对很多肠道细菌都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的作用。日常也可以捣碎大蒜,直接喂养给鸡。雏鸡白痢潜伏期4~5d,故出壳后感染的雏鸡,多在5-6天才出现明显症状。7~10d后雏鸡群内病雏逐渐增多,在第二、三周达高峰。初生雏鸡最易感,于孵出1〜2周内发病,死亡率最高,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逐渐减少。成年鸡呈慢性或隐性经过,是带菌者和病原传播者,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