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泡病是以蹄冠、蹄叉以及偶见唇、舌、鼻镜和乳头等部位皮肤或黏膜上发生水疱为特征的疾病。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在潮湿天气、猪群密度大、卫生条件差、调运频繁等情况下易发病,发病快,发病率高可达70%-80%,但病死率很低。
猪水疱病是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流行性强,发病率高,以蹄部、口部、鼻端、腹部和乳头周围皮肤和粘膜发生水疱为特征。在症状上与口蹄疫极为相似,但牛、羊等家畜不发病。
病猪首先表现为跛行,在硬质地面上行走时尤为明显,常弓背行走,有疼痛反应,或卧地不起,体格越大的猪症状越明显。体温一般上升2-4℃。损伤一般发生在蹄冠部、蹄叉间,可能单蹄或多蹄发病。皮肤出现水泡与破溃,并可扩展到蹄底部,有的伴有蹄壳松动,甚至脱壳。水泡及继发性溃疡也可能发生在鼻镜部、口腔上皮、舌及乳头上。一般接触感染经2-4天的潜伏期出现原发性水泡,5-6天出现继发性水泡。接种感染2天之内即可发病。病猪一般3周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