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由于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引起的一种羊寄生虫病,人畜共患。
⑴病原: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棘球蚴为充满无色透明液体的囊泡,大小不一。在囊泡内膜上生长许多头节或含有头节的发生囊,子囊内还可产生头节和生发囊。有的子囊还可产生外生囊。这样一个发育良好的棘球蚴内所含有原头蚴可达上百万个。有的囊泡内无头节生成,称不育囊。不育囊牛为90%,猪为20%,羊为8%,这表明羊是棘球蚴最适宜的中间宿主。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以犬、狼为终宿主,其成虫很小,全长仅2-7毫米。
⑵流行特点:细粒棘球蚴为世界性分布,在我国主要以西北、东北、内蒙古、华北等地较为常见。绵羊的感染率在50%以上。人的感染多因直接接触犬致使虫卵粘在手上再经口感染。
⑶症状: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的羊,被毛逆立,时常脱毛,营养不良,消瘦;肺部感染时有明显的咳嗽。
⑷剖检病变:病变主要表现在虫体经常寄生的肝脏和肺脏。肝、肺表现凸凹不平,重量增大,表面可见数量不等的棘球蚴囊泡突起。
专家治病:
①预防:
a、加强卫生检验工作,对有棘球蚴寄生的内脏一律烧毁或深埋;
b、对牧羊犬和家犬至少每个季节进行1次驱虫。
②治疗: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