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水疱性口炎是由弹状病毒科的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牛的口腔黏膜、乳头皮肤及蹄部皮肤出现水泡、糜烂。该病毒有两个主型和若干亚型,型间无交互免疫性,对外界因素和常用消毒药的抵抗力较弱。本病多在一定地区内呈点状散发,常发生于夏季。
该病的潜伏期为3~5天,长者可达9天。病牛初期的体温在41℃~42℃,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耳根发热、鼻镜干燥并大量饮水。在舌、唇黏膜上出现米粒大的小水疱,逐渐融合形成大水疱,内含透明黄色液体。1~2天后,水疱破裂,遗留浅而边缘不整齐的鲜红色烂斑,同时大量清亮的黏性唾液流出,病牛发出咂唇音,采食困难。有时,病牛在乳房和蹄部也会发生水疱。病程1~2周,一般转归良好,很少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隔离病牛和可疑病牛,封锁疫区,并对污染的牛舍、场地和用具使用2%~4%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护理,促进病牛康复。如口腔黏膜有烂斑,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口腔,然后涂抹碘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