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2023-04-30 16:14

1.病原体:主要由鲁克氏耶尔森氏菌、气单胞菌及河弧菌等三类细菌引起。

2.症状:

体表: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充血,眼球突出

鳃部:鳃呈灰白色,鳃丝肿胀且末端腐烂

内脏:腹部膨大,剖检可见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肠道充血充气、无食;肝、脾、肾肿大

肌肉:全身肌肉充血呈红色

3.流行特点:

流行范围:我国各淡水鱼养殖地区广泛流行

流行季节:每年2月底至11月,水温9-36℃均可发生

高发水温:28-32℃为发病高峰期

易感鱼类:鲢、鳙、鲤、鲫、鳊、草鱼等

危害程度:发病率高,死亡率达30-50%

4.防治措施:

预防:

① 避免近亲繁殖,培育优质鱼种

② 彻底清塘消毒:

干法清塘:每公顷用0.75-1.125吨生石灰

带水清塘:每公顷(水深1米)用1.875-2.25吨生石灰

治疗:

① 第1天:针对性杀灭体表寄生虫(如敌百虫、硫酸铜)

② 第2-6天:投喂杀菌药饵(氧氟沙星或氟苯尼考,2-4克/100kg鱼体重)

③ 第3-5天: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三氯异氰尿酸或二溴海因0.3-0.5g/m³)

④ 第1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30-40g/m³)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