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先养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生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水体颜色、氨氮含量、底泥颜色等的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一、红水
池塘水色变红主要是由于硅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群引起。天气突变时藻类大量死亡会产生毒素,可能导致鱼中毒死亡。发现池水变红时,应在晴天先用消毒剂泼洒,第2天用含氯药物处理,3天后视情况追肥。
二、黑水
池水呈黑色表明有机质未及时转化,如残饵、排泄物等腐败物质会消耗溶氧,产生有害物质。发现黑水时,第1-2天施用含氯药物,3天后使用改水药物全池泼洒。
三、白浊水
白浊水表明有机耗氧物质过多,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池水接近老化且严重缺氧。发现白浊水时,第1天使用增氧药物,第2天施用底质改良剂促进物质循环。
四、氨氮含量过高的水
投喂高蛋白饲料的精养塘易出现氨氮过高。应每隔10-15天使用氨净或池底净。发现严重超标时,立即施用氨净、氧宝,第3天使用肥水素增强水体循环能力。
五、臭水
底泥发黑发臭会产生有害物质,威胁中下层水产动物。应每隔10-15天使用底质改良剂或光合细菌。发现臭水时应立即换水,第1天用氨净,第2天用肥水素调节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