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023-05-03 13:46

池塘养鱼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近年来,水产养殖规模扩大导致产量激增、价格低迷,养殖户面临增产不增收甚至亏损的困境。以下是当前池塘养鱼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向:

一、池塘条件亟待改善

1.现状问题:

鱼池普遍存在老化、坍塌、淤塞问题,新开挖池塘也存在配套设施不足、池埂沉降等问题。

水质污染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2.改进措施:

结合冬季干塘,清除多余淤泥(保留15-20厘米),以扩大水深、减少病害、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开发成片鱼池时,池埂设计需预留30%沉降系数,配套完善进排水系统,保持微流水。

高产鱼塘配备增氧机,并合理规划苗种池(每0.6-1公顷成鱼池配0.125-0.2公顷苗种池),实现部分鱼种自给。

二、推广配合饲料养鱼

1.误区与问题:

部分养殖户为降低成本,减少投喂或仅用单一饵料,导致鱼类营养不足、产量低、效益差。

2.效益对比:

廉价饵料(如菜粕):饵料系数4.5-5,每667平方米产量250-400公斤,成本占比40%-50%,生产1公斤鱼总成本约5.4-5.6元。

配合饵料:饵料系数1.4-2.0,每667平方米产量750-1000公斤,成本占比60%-70%,但生产1公斤鱼总成本降至4.8元。

结论:配合饲料营养全面、转化率高,能显著提升单产并降低综合成本。

三、优化养殖结构与模式

1.模式设计原则:

根据池塘条件、资金和技术水平制定合理放养计划,预测产量与市场。

以生长快、市场畅销的吃食性鱼类为主养品种(占总产60%-70%)。

2.推荐单产:

主养草鱼塘:每667平方米600公斤;

主养鲫鱼塘:每667平方米500公斤;

主养白鲳塘:每667平方米750公斤。

3.多元养殖与销售策略:

混养名贵鱼类(如鳜鱼、鲈鱼、黄颡鱼),转化低值鱼为高附加值产品。

采用轮捕轮放,避免集中上市导致价格下跌。

规模化养殖与订单渔业结合,保障销售渠道稳定,降低市场风险。

通过改善池塘条件、科学投喂配合饲料及优化养殖模式,养殖户可有效提升效益,应对市场波动。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