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的基本条件
海蜇与对虾混养适宜盐度范围为18-28,盐度越低生长越好。养殖池塘应选择无污染、盐度较低且有淡水注入的海区。面积以50-100亩为宜,水深1.5-2米,岸边坡度越陡越好。池塘四周距堤岸0.5米处设置围网,清除杂物。高标准池塘的优势:
1.减少海蜇靠岸抢滩造成的磨损或死亡;
2.水深可稳定底层水温,避免春天突然降温和夏天高温的影响;
3.海蜇个体越大下潜越深,水深有利于其生长。
二、放苗时间和密度
放苗前需确保养成池水质与育苗室指标接近,且对虾苗体长需达3厘米以上(避免被海蜇摄食)。
辽西地区:对虾苗5月中旬投放(1厘米以上,8000-10000尾/亩),海蜇苗6月中旬投放(4厘米以上,100-200个/亩)。
江浙地区可适当提前。
三、海蜇苗的暂养
购进的1厘米蜇苗需暂养至4-5厘米后再放养。暂养方法:
直接在养殖池中围网暂养,密度200-300个/米³;
暂养期间不额外投饵,依赖池中天然饵料。
四、饵料投喂
对虾前期依靠池中饵料生物,后期(体长3-5厘米)补投配合饵料,根据规格、存池量及天气调整投喂量。
海蜇饵料主要为桡足类、枝角类等甲壳动物。前期通过纳潮进水和施肥繁殖饵料,中后期需补充:
1.肥水繁殖饵料生物;
2.投喂卤虫幼体、桡足类等活饵;
3.高密度养殖时投喂磨碎鱼糜(需少投勤投,沿池跟踪)。
五、水质管理
前期添加水(每次10%-15%),后期逐渐加大换水量,坚持少换勤换,避免大排大灌。
保持盐度18-28、pH值7.5-8.5、透明度30-50厘米。
换水前检查自然海区水质,避免赤潮污染。
六、清除池中藻类
养殖池中川蔓藻繁殖会消耗营养盐,导致水质变瘦,影响饵料生物繁殖和海蜇、对虾生长。需及时清除,控制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