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藻毒素产生的原因
1.海水富营养化
赤潮毒素和蓝藻毒素的发生主要源于海水富营养化,具体表现为:
(1) 海水富营养化是藻毒素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2) 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如投饵过量、残饵堆积)会加速海水富营养化,诱发有害藻类繁殖。
2.倒藻
气候突变、施肥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可能导致“倒藻”。倒藻后,水体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短期内急剧变化,藻类死亡导致溶解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pH值降低。大量死藻分解消耗氧气并释放氨氮、亚硝酸盐及藻毒素,对鱼虾造成严重危害。
二、藻毒素的种类及危害
1.赤潮毒素
主要由甲藻、裸甲藻和夜光藻分泌,包括神经性贝毒甲藻素、麻痹性贝毒素和溶血性贝毒素。这些毒素会阻碍动物的心肌呼吸和神经中枢功能,或具有溶血作用。
夜光藻还会分泌神经毒素,抑制鱼虾呼吸系统,常伴随荧光弧菌等病害,易导致对虾偷死甚至排塘。
2.蓝藻毒素
主要由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和颤藻产生,以微囊藻毒素为主。蓝藻细胞破裂时释放毒素,破坏对虾肝细胞结构,导致空肠空胃、肝胰腺萎缩。
养殖前期:虾苗中毒后摄食下降、靠边慢游,肝胰腺病变并大量死亡。
养殖中后期:倒藻或人工灭藻后,藻毒素爆发并引发病菌感染,造成严重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