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养殖要注意水温变化

2023-05-02 12:45

我国的水产品消费中,鱼类占50%以上,其中鲢鱼、鳙鱼、鲤鱼、鲫鱼和草鱼这5类大宗淡水鱼占淡水鱼消费量的70%以上。"养鱼先养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适宜的水温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温变化呈现一定规律:当日平均水温主要受前一天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影响。表层水温日变化大于深层,深层水温更稳定,变化存在滞后性。水体昼夜温差较小,白天水温随气温升高而上升,通常在气温达到最高点后约1小时达到峰值。

鱼类生长与水温密切相关。鲤、鲢、鳙、鲫等主要大宗淡水鱼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4±4℃。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能促进鱼类代谢和摄食,加快生长。南方因水温高、饵料丰富,鱼类生长期长,但性成熟较早会影响最终生长体形。

夏季高水温会引发多种问题:一是溶解氧含量变化显著,需保持4毫克/升左右的溶解氧;二是促进浮游生物生长,影响水体pH值波动;三是导致氨态氮含量升高,威胁鱼类健康;四是病原体大量繁殖,易发暴发性出血病,尤其在28℃以上时。

为确保夏季养殖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水质检测、使用增氧设备、控制养殖密度、调节投喂量、适时换水,并做好鱼病防治工作。科学管理是实现夏季淡水鱼养殖稳产高产的关键。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