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是全国各地最重要的养殖品种。特别是在国外收购订单增多的推动下,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但在种质退化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影响下,罗非鱼暴发性鱼病日趋严重,容易造成重大损失。
一、发病特点
1.流行季节长:6-10月为流行期,水温25℃以上,高峰水温28-35℃。
2.死亡率高:发病率50%-78%,严重者达100%;死亡率52%-95%,甚至全军覆没。
3.病程差异:急性一周内死亡,慢性可达两周甚至两个月。
4.发病范围广:池塘、水库网箱及围栏养殖均可发病。
二、临床症状
1.充血型:体表充血发红,多发于下颌、鳃盖、鳍部,可能鳞片脱落;肠道充血,肝变土黄或灰白,急性发作,死亡快,俗称"出血病"。
2.腹水型:鳃盖及体表局部充血,腹部膨大,腹腔有淡黄腹水;肝大色浅有斑点,俗称"出血性腹水病"。
3.平衡失调型:体黑游动异常,眼球突出或白内障,慢性发作,俗称"打转病"。
三、发病原因
1.养殖密度过高
2.水质老化,氨氮等超标
3.饲料营养不足或变质
4.种质退化
5.鱼种消毒不严
6.病原传播未控制
四、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合理放养密度
加强水质管理:清塘消毒、定期泼洒生石灰、换水
使用优质饲料
选择健壮鱼种
定期药物预防
2.治疗方法:
全池泼洒灭毒王150-200克/亩,隔天一次,连用2-3次
投喂药饵一周(Vc磷酯0.1%,VA、VD各50000单位,CO-VB0.3%,土霉素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