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人工繁育技术

2023-05-04 15:09

黑鱼是我国一种常见的食用鱼,别称乌鱼、财鱼、蛇鱼等,个体大、生长快,是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黑鱼骨刺少,含肉率高,营养丰富,具有滋补调养等功效。

1、人工繁殖方法

每年5月中旬是黑鱼繁殖季节,应选择成熟、健壮的雌雄性黑鱼以1:1比例作为亲鱼。雌性黑鱼腹部膨大且松软,呈黑白色,卵巢轮廓明显,中央出现凹沟,生殖孔外突,呈粉红色;雄性黑鱼体色呈紫红色,背鳍上有自下而上、排列整齐的透明白色小圆斑,腹部发暗,生殖孔稍有扩大,微凹,呈三角形,淡粉红色。催产前将雌雄鱼分别放入网箱中静养一天,不要投喂饲料。

雌鱼分2次注射,第一针为全剂量的1/3,相隔18~26小时,剩余剂量一次注入;雄鱼剂量为雌鱼一半,在雌鱼第二针时注入。鱼体大多采用胸腔注射,与鱼体呈45°注射,进针的深度约为1厘米。

一种是模仿自然环境孵化。注射催产剂后,雌雄按1:1比例放入池中,自然产卵、受精、孵化。鱼苗孵出后,利用黑鱼的护仔习性让其自由照管。二是人工网箱孵化。注射催产剂后,雌雄按1:1比例,放入4~6平方米网箱产卵、受精,然后将亲鱼捞出放入大塘。将鱼卵投放40目网箱中,每箱投放1万粒受精卵,采用微流水方式孵化。

2、培育放养鱼苗

黑鱼种多数来源于天然,可用抄网、簖、九龙袋等渔具捕获鱼种。一般于冬季开始采购鱼种陆续放养,放养工作最好在4月底前结束,每平方米放养每尾5~150克黑鱼种8~16尾。每当苗种长1个规格,即每长3.5厘米时,要及时拉网过筛分养。鱼种下塘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再放入池内。

采用静水式水泥池进行1龄鱼种培育,应每1~2天排污一次,同时换水;采用地上微流水式水泥池进行培育时,虽然不用专门换水,但要每隔7~10天进行底部排污一次;采用半地上或全地下水泥池不易排污时,可用虹吸法,每隔5~7天清污一次,同时加注新水。

3、加强饲喂管理

黑鱼是肉食性鱼类,饵料以浮游动物为主。一般从4月初开始投饵,每天投喂1~2次,日投饵量为箱内鱼体总重量的2%~5%。初期投喂量为体重的10%,后期可适当减为体重的5%左右。出膜至2厘米以前,应放入用40目网布制成的网箱饲养;出膜4~5天后,投喂轮虫或枝角类、桡足类等;当黑鱼苗达到2厘米时,换入8~16目夏花网布制成的网箱;4~5厘米时,投喂鱼肉泥加浮游动物。

采用集约化养殖的方式,体长10厘米以上,经过8~9个月养殖,成活率75%~80%,平均体重0.5~0.7公斤,亩产4000~5000公斤。日投饵量为鱼体总重量的5%~80%,日投喂2~3次。投喂时以击拍声为信号,使苗种形成条件反射。注意观察黑鱼摄食、活动、发病动向和环境变化。

4、科学防范疾病

出血病由多种细菌、病毒引起,鱼胸鳍基部和靠近鳃盖后缘的体壁两侧有垂直鱼体侧线的出血条纹。冬捕后要彻底清塘,饵料鱼投喂前需用食盐水消毒;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

赤皮病由萤光极毛杆菌引起,鱼体体表局部出血、鱼鳞脱落。可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每升用消灵0.5毫克或其他含氯消毒剂消毒;口服鱼服康、鱼血康。

水霉病由水霉菌引起,鱼体表出现血点。放养前每亩用100~150公斤生石灰干法清塘;发病期每立方米可用高锰酸钾30~50克全池泼洒。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