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措施

2023-05-05 14:01

细菌性败血病是近几年来淡水鱼类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具有发病鱼种类多、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等特点,被称为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

1 病原

由气单胞菌类引起,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

2 发病症状

初期病鱼颌部、口腔、鳃盖等部位出现轻度充血,食欲减退、游动缓慢。随后全身严重充血或出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剖腹可见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或血红色腹水,肝、脾、肾脏肿大。症状表现多样,有时急性感染死亡无明显症状。

3 发病及流行规律

全国各水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鲢、鳙、鲤、鲫等1~2龄成鱼。流行时间4~10月,高峰5~9月。水温9~36℃均可发病,28~32℃为流行高峰。发病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是我国淡水养殖危害最严重的疾病。

4 预防措施

4.1 放养健康鱼苗

4.2 彻底清除塘底淤泥

4.3 生石灰750kg/公顷彻底清塘

4.4 流行季节定期泼洒含氯消毒剂,并投喂预防药饵

5 治疗方法

5.1 水体消毒: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

5.2 投喂氟哌酸药饵,每千克鱼用药20~50mg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