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苗种早春投放密度要合理

2023-05-11 07:51

一年之季在于春,小龙虾养殖也是如此。在经历了秋冬季苗种营养强化促生长、改底解毒除黑水、培藻肥水供活饵等一系列培育后,小龙虾苗种已可以出售。但多数养殖户对小龙虾苗种的早春投放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也是2018年头茬苗种投放损失高达80%的原因,直接导致部分地区的小龙虾养殖产业积极性受挫。

合理放养密度是成功养殖的关键。小龙虾自孵化后长至2厘米后就有自相残杀、大吃小的天性,故放养密度控制在15尾~25尾/平方米为最高,具体则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的:

不同的养殖模式与产量需求会影响放养密度。精养池塘,因水源、池塘条件好,成本投入预算高,且主要追求高质、高产,故放养密度较高,且可多茬多批次放苗种。虾稻综合种养田则反之,多依靠自身产出苗种,可选择一次性放苗,或放晚苗,或分批收购野苗。与其他品种混养时,则需要考虑整体的生物密度,依据池塘养殖主体的生物习性来确定。

规格不同放养密度也不同。目前,国内的小龙虾苗种繁育,多数是虾稻田自然繁殖,尚未进行大规模人工室内育苗阶段,故早春放苗多以小规格苗种为主,建议空塘第一次放苗规格上以100头/斤为宜;老塘口则依据现有苗种密度进行适时、大小规格相差不大的苗种进行补苗。

池塘土壤情况与水源条件也会影响放养密度。水源相对充足、土壤保水保肥效果较好的池塘投苗时,可适当提高放养密度,增加饲料、水草种植、管理、调水产品的投入,以期实现高产、高规格、高质量的“三高小龙虾养殖模式”。

人工管理水平与资金投入是养殖成功与否、效益高低多少的重要依据。对水质指标、藻相、菌相的掌握;对小龙虾的饲料选择、投喂管理;对池塘小龙虾密度的估算等,均有显著相关性。

苗种捕捞时,应注意水位控制、营养调控、水质调控等措施。运输苗种应选择晴天早晨或傍晚时投放入塘最好,下塘前可选用“保苗壮苗方案”,以提高下苗后的抗应激力与成活率。采用四周分散法投苗,不可直接倒入水体。

选苗标准:选择80头~150头规格为宜,无性早熟现象;不选黑苗、青苗、弱苗,体色正常,活力好,行动敏捷;附肢完整,足爪无损,体表无附着物。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