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一年之季在于春。小龙虾养殖也是如此,在经历了秋冬季苗种营养强化促生长、改底解毒除黑水、培藻肥水供活饵等一系列培育后,小龙虾苗种已可以出售。但多数养殖户对小龙虾苗种的早春投放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也是2018年头茬苗种投放损失高达80%的原因,直接导致部分地区的小龙虾养殖产业积极性受挫。
合理放养密度:小龙虾自孵化后长至2厘米后就有自相残杀、大吃小的天性,故放养密度控制在15尾~25尾/平方米为最高,具体则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的:
不同的养殖模式与产量需求
(1)精养池塘,因水源、池塘条件好,成本投入预算高,且主要追求高质、高产,故放养密度较高,且可多茬多批次放苗种。
(2)虾稻综合种养田,则反之,多依靠自身产出苗种(不知道池塘究竟有多少苗种),可选择一次性放苗,或放晚苗(苗价低),或分批收购野苗。
(3)与其他品种混养时,则需要考虑整体的生物密度,依据池塘养殖主体的生物习性来确定,如水体的立体空间利用、食性选择、采食行为、对水体的破坏干扰等。
规格不同放养密度也不同
目前,国内的小龙虾苗种繁育,多数是虾稻田自然繁殖,尚未进行大规模人工室内育苗阶段,故早春放苗多以小规格苗种为主,建议空塘第一次放苗规格上以100头/斤为宜;老塘口则依据现有苗种密度进行适时、大小规格相差不大的苗种进行补苗。未来工厂化人工育苗会是解决养殖产量较低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是通过全年放苗,集中捕捞可缩短苗种离水时间,提高运输下塘后的成活率。
池塘土壤情况与水源条件
水源相对充足、土壤保水保肥效果较好的池塘投苗时,可适当提高放养密度,增加饲料、水草种植、管理、调水产品的投入,以期实现高产、高规格、高质量的“三高小龙虾养殖模式”。
人工管理水平与资金投入
养殖成功与否、效益高低多少,最重要的依据则是管理,尤指细节管理,对水质指标、藻相、菌相的掌握;对小龙虾的饲料选择、投喂管理;对池塘小龙虾密度的估算等,均有显著相关性。
苗种捕捞注意事项
水位控制:以浅水捕苗为主;起苗前1天田面水位尽量控制在50厘米以下(不露出地笼)为宜。
营养调控:重视免疫调节,提高起捕时苗种活力;起苗前1周,缓慢降低水位(不超过5厘米/天),加强适口饵料的投喂,同时添加免疫增强剂内服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抗激能力。
水质调控:
(1)抑菌防病提前5天~7天选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中药提取液等进行水体消毒抑菌,防控早春多发疾病。
(2)注重肥水提前施用低温型氨基酸培藻肥水以培养天然活饵料,加大遮光力度来调节水体透明度实现青苔的防控。
(3)改底袪毒提前3天使用强氧化改底,降解底部还原性有毒物质(氨氮、硫化氢、亚硝态氮等)。
(4)解毒抗应激提前1天使用有机酸解毒剂或大苏打外泼以中和水体中的有毒残留,提高苗种起捕后的耐运输能力。
苗种运输注意事项
1.运输方法选择,选择2小时以内运输到塘口为最好,采用半干湿法运输。
2.选择泡沫箱装的应添加水草,装箱重量以苗种不易爬动为好,打透气孔。
3.运输过程中以篷布覆盖或箱式货车为最好,减少风对水的损失;同时运输超过2小时以上的则建议中途停车淋水以保持箱内湿度。
4.大量放苗时,尽量选择大型养殖场供应,缩短苗种离水时间,保障成活率。
苗种入塘注意事项
1.选择晴天早晨或傍晚时投放入塘最好。
2.下塘前可选用“保苗壮苗方案”,以提高下苗后的抗应激力与成活率。方案如下:免疫增强剂+维生素+钙+加水充分溶解后,将苗种整体浸泡1分钟后,捞起放苗。
3.采用四周分散法投苗,不可直接倒入水体,即将苗种连筐投入近岸1米~2米远处,让其自由进入水体,筐内所留均为活力差的苗。
4.就近购苗,避过蜕壳高峰期,规格相对统一,放苗成活率以一周内的死亡率计算,损苗不能超过15%。
选苗标准:选择80头~150头规格为宜,无性早熟现象;不选黑苗、青苗(不耐运输)、弱苗,体色正常,活力好,行动敏捷;附肢完整,足爪无损(含爪尖),体表无附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