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肌肉坏死病的防治

2023-05-11 11:13

肌肉坏死病主要因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如水温、盐度异常,溶解氧不足,放养密度过大,或水域污染等。症状包括虾类腹部肌肉,特别是第四至第六节肌肉变白浊,不透明。严重时,坏死区域迅速扩展到整个腹部,可能伴有虾体剧烈活动,不安地连续游动或跃出水面,甚至死亡。

诊断上,需通过外部症状分析和检测致病因素进行判断,同时需排除寄生微孢子虫病和弧菌病的可能性。该病在我国沿海养虾地区时有发生,通常在每年7~9月的高温期,发病率约5%。

防治措施包括在夏秋高温季节保持虾池高水位,防止暴雨后淡水大量进入虾池,降低盐度。同时,应防止水源污染,保持水质优良和溶氧充足,避免放养密度过大。投喂优质配合饲料,高温期避免捕捞和惊扰池虾。发现病情后,需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提高水位,改善环境条件,症状较轻的病虾可能在4~6小时内恢复正常。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