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四大疾病的生态防治方法

2023-05-17 16:26

一、感冒

病因及症状:由于水温骤然变化超过±5℃,使黄鳝身体皮层渗透不平衡和体液代谢受抑制,体温调节通路闭塞。发病时黄鳝皮肤失去原有光泽,严重者呈休克状态。此病多发于夏季。

防治方法:

1.加强水温、水质控制,换水时水温温差不超过±5℃。

2.换水时,水应先冲入池中的缓冲坑中,并以细流注入。

3.所换新水,每次不可超过全池老水的1/3,水质极度恶化时可适当多换,但注水不可太急。

二、发烧病

病因及症状:由于放养密度过大且不及时换水,致使黄鳝分泌的黏液积聚发酵,释放热量使水温骤升,溶氧下降,导致黄鳝代谢异常。病鳝表现为离穴、窜游、缠绕翻滚、黏液脱落、头部肿胀等。

防治方法:

1.及时换水并增氧。

2.降低放养密度。

3.用0.07%硫酸铜溶液按每平方米水体5毫升泼洒全池。

4.混养泥鳅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三、萎缩症

病因及症状:因饵料不足或密度过大,小黄鳝长期饥饿,导致身体萎缩。病鳝体色发黑、消瘦、头大身细,严重时丧失食欲而死亡。

防治方法:

1.保证充足饵料供应。

2.严格分级饲养。

3.及时补充新鲜饵料,如蚯蚓、蛆等。

四、缺氧症

病因及症状:因水温过高未及时处理,水中溶氧下降,黄鳝无法呼吸空气,造成头脑缺氧。病鳝表现为探头颤头,严重时3~7天后死亡。

防治方法:

1.严格监测水质,保持水体缓冲能力。

2.高温季节及时增氧、降温。

3.发病后立即换水并增氧。

4.及时捞出病鳝,减轻水体负担。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