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原产于东南亚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喜栖于水底的洞穴或石缝中,有占地性,其活动范围就在栖息地附近,主动摄食能力不强,多在夜间活动。可适应酸碱度为5的酸性水体及盐度为15的咸淡水。泰国笋壳鱼为暖水性鱼类,适温范围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水温10℃以下或36℃以上开始死亡。二年性成熟,生死季节为4-11月,最盛期为5-7月。泰国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但与其他肉食性鱼类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
一、养殖方法
1.鱼塘要求
养殖四大家鱼的普通鱼塘都可开展笋壳鱼的养殖,一般要求鱼塘能够保持1.5-1.8米的水深,面积3-5亩较为理想。在养殖前期,鱼种相对较小,鱼塘水深保持在1.2米左右生长较为良好,随着鱼种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至1.5-1.8米。
2.水质要求
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pH值在6-7较为理想,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笋壳鱼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
3.放苗前的鱼塘处理
放苗前10天回水20-30厘米,用茶麸加生石灰全塘泼洒,杀死塘中的杂鱼和寄生虫。
4.放苗
放苗量根据鱼苗规格而定:3-5厘米放苗量4000-4500尾/亩;5-7厘米放苗量3500-4000尾/亩;7厘米以上放苗量3000-3500尾/亩。
5.饲料的投喂
一般采用鲜活鱼投喂的方式来养殖。笋壳鱼苗在12厘米之前,投喂足量、适口的活饵料有利于促进生长,提高养殖成活率。活饵料有红虫和鲮鱼水花。
6.分级养殖
大部分种苗达到12厘米左右时,应进行一次分规格放养,否则大小相差会越来越悬殊,还会出现残杀,影响养殖成活率。
7.越冬
冬天水温降至10℃以下时,必须在10月下旬搭保温棚,覆盖整个鱼塘,使鱼塘水温保持在15℃以上。
8.日常管理
适当开增氧机,保持溶氧充足,对促进其生长有利。保持良好的水质,维持鱼塘水环境相对稳定。
二、常见病害
1.体表性疾病
在捕捉时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操作。擦伤的鱼可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并用水产用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
2.水霉病
常发生在苗种培育期、鱼种和亲鱼的越冬期。防治方法: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损伤;越冬期搭保温棚,维持水温17℃以上;对已发病的鱼塘,全池泼洒亚甲基蓝。
三、注意事项
1.捕捞操作
一般用笼装的方法捕捞,避免操作不细致造成损伤。
2.注意种苗质量
最好购买本地孵化的鱼苗,容易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注意区分泰国笋壳、澳洲笋壳和杂交笋壳。
3.注意分塘分规格养殖
当种苗达到12厘米左右时,应进行一次大、小分规格放养。
4.资金准备
养殖一般需15个月左右才能达到上市规格,养殖周期较长,每亩需投放资金6万-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