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俗称黄花鱼,是中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大黄花鱼头钝尖形,口裂大,端位,倾斜,上颌最外列齿扩大为犬齿。体侧上半部为紫褐色,下半部为金黄色,发光颗粒为橙黄色。各鳍颜色以黄色为主,口腔内白色,口缘浅红色。
大黄鱼与小黄鱼外形较相似,区别要点是:大黄鱼背鳍起点至侧线间有鳞8~9列,第二臀鳍棘长大于或等于眼径,尾柄长与尾柄高之比为3.4~3.7。大黄鱼是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种类,广泛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台湾海峡至南海雷洲半岛以东海域。
该鱼属暖温性集群泅游鱼类,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的近海中下层。生殖季节分春、秋两季,鱼群从外海越冬区向近海作生殖洄游。产卵后幼鱼在近海长大,分散索饵,冬季部分鱼群游向深水处越冬。
大黄鱼曾是我国重要经济鱼之一,因过度捕捞资源严重破坏。1990年开始批量育苗,商品鱼养殖从1992年发展至今,养殖区域已从福建扩展到浙江、广东、海南等省。养殖方式包括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
放养鱼种规格要求整齐,料以冰冻上层鱼为主,辅以粉状配合饵料。投喂方式有切块和肉糜两种,其中肉糜可混入其他饵料和添加剂,更具优势。养成期间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需缓慢投喂。高温期生长最快,后期需遮阴保持体色。
养殖适宜条件为:水温22~26℃,盐度1.8%~2.5%,溶氧5毫升/升以上,pH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