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蟹类脱壳期死亡表现在脱壳前海水蟹类会有大量死亡(脱壳不遂),也有很多海水蟹类在脱完壳以后死亡(脱壳后体质消耗太大、软壳不硬化等)。海水蟹类脱壳期死亡的原因有:
(1)水体受到污染,溶氧较低,影响脱壳,导致死亡;(2)海水蟹类营养不均衡(缺钙磷镁锌铁、维生素等,体质弱);(3)脱壳期使用了刺激性药物,会有部分死亡;(4)pH值过低或过高,不在适宜pH值范围内(适宜pH值为7.8一8.4);(5)海水蟹类体内蜕皮激素含量达不到正常脱壳时的要求;(6)海水蟹类生病时,脱壳活动会受阻碍;(7)受纤毛虫寄生的海水蟹类有时也会引起脱壳不遂;(8)脱壳期间,水温、水位、盐度等因子变动太大。
海水蟹类的饵料品种多以天然饵料为主,如小型贝类、小杂鱼虾、小蟹、藤壶、蜗牛、螺舰。冰冻鱼等,此外还可以投喂动物内脏,人工配合饲料也在尝试之中。
海水蟹类在养殖过程中总会发生很多病害,轻者影响海水蟹类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大量死亡。这些疾病的产生与水环境的好坏、海水蟹类的健康状况、水(或池底)中的致病生物有关。
致病生物有: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等。通常烂鳃、黑鳃、烂肢、肠炎、腐壳(甲壳溃疡)等疾病都是由细菌引起的;纤毛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霉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黄水病、白水病是由综合因素引起。
海水蟹类的黄水病、白水病是由细菌跟病毒等综合因素引起的,在发病初期可采用内服加外用的方法:在饲料中添加蟹病康和抗菌抗病毒中草药菌毒杀星或三黄粉,同时外用菌毒清、双链季胺盐碘等进行全池彻底消毒杀菌。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药品种类繁多,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消毒剂和内服药、水质改良剂,并在说明上明确标明使用对象。在发病时还要对症下药,避免乱用药。
白蟹、瘦蟹、花蟹、红膏蟹:
白蟹:未交配的雌蟹,腹脐呈灰黑色。
瘦蟹:初交配过的雌蟹,卵巢轮廓明显。
花蟹:交配近1个月的雌蟹,卵巢开始发育。
红膏蟹:卵巢成熟,甲壳两侧充满红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