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铜引起鱼类中毒的原因

2023-05-18 20:02

硫酸铜是治疗鱼病的常用药物,但因一些使用者不谙药性,常造成一些危害。

1 病例

例1:1987年3月,莲塘水产场用硫酸铜0.7g/m³杀灭亲鱼池青苔,三天后亲鱼全部死亡。水质分析,氨含量0.35g/L。

例2:1999年8月30日至31日,南昌县八一乡养殖户所养的一口0.67hm²,水深1m的肥水鱼种池,因天气闷热,暴雨,连续两天死鱼,每天约10kg,主要是鲢鱼、草鱼种。31日因检查有少量车轮虫而施硫酸铜4kg(合0.6g/m³)及晶体敌百虫3kg(合0.45g/m³)。9月1日、2日大面积死鱼,共计约1000kg。

例3:江西省农科院一口0.5hm²,水深0.9m,多年未清淤的鱼种池,1999年8月30日至9月3日死鱼共计145kg,主要为鲢鱼。因水质较肥,3日中午施硫酸铜8kg(合1.5g/m³)杀藻类,4日~5日全池死鱼共计580kg。

例4:1999年9月1日,南昌县万湖水产场的两口面积共0.67hm²,水深3m的成鱼池,施硫酸铜11.5kg(合0.6g/m³),治疗指环虫病,翌日造成死鱼达500kg。

例5:1999年7月25日,南昌县富山乡三山村专业户官兵,在承包的一处水面6.67hm²,水深2m的封闭式老河道使用硫酸铜100kg(合0.75g/m³),泼洒后即发现大批草鱼、鲤鱼、团头鲂、鲫鱼死亡,达1500kg,而未见鲢鳙鱼死亡。

2 中毒原因

2.1 复合型中毒

主要在高温、缺氧条件下引起。硫酸铜对鱼类的毒性作用主要是破坏鳃的呼吸机能,在缺氧条件下,其毒性更大。当用硫酸铜杀灭藻类时,可引起水体严重缺氧,同时产生有毒物质毒害鱼类。实验室条件下,硫酸铜对白鲢的96LC50=0.062mg/L(合硫酸铜0.25g/m³)。

2.2 过量中毒

在天然水体中,尽管有机物和悬浮物能降低硫酸铜毒性,但对鲤、鲫、白鲢全池泼洒浓度仍不宜超过0.7g/m³。虽然有时采用高浓度(1g/m³以上)可取得效果,但必须在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下进行。

2.3 深水性中毒

当水深达3m时,存在跃温层,水体上下密度不同,形成上层药物浓度高、下层低,这样常规用药也会导致鱼类在高药层中毒。

2.4 吞食性中毒

鱼类误食尚未溶解的硫酸铜颗粒可中毒。铜的残留和富集也是引起中毒的因素。吞食性中毒主要危害吃食性鱼类。

3 使用硫酸铜注意事项

3.1 根据水温、有机物含量、溶解氧等因素灵活用药。以0.7g/m³为标准,选择晴朗清晨用药,投药后应增氧。

3.2 溶解药物时不用金属容器,溶解水温不超过60℃。深水使用硫酸铜,应分两次间隔4-5小时使用。

3.3 由于铜残留时间长,不宜经常使用。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