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杉为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5米,树冠呈尖塔形,基部膨大,通常具膝状呼吸根。一年生小枝绿色,二年生小枝褐红色。叶钻形或条形,螺旋状排列,春季嫩绿,秋后转棕红色。池杉原产北美东南部沼泽地区,是古老的孑遗苗木之一。我国20世纪初引入,现已成为长江南北水网地区的重要绿化树种。
池杉是强阳性树种,不耐庇荫,适宜于年均温度12〜20℃地区生长,耐寒性较强,耐湿性强,能长期浸水生长,也具一定的耐旱性。喜深厚、疏松、湿润的酸性土壤,抗风力强,萌芽力强,为速生树种。对酸碱性敏感,pH达9时幼苗易死亡,但黄化现象随苗龄增大而消失。
池杉特别适于水溪湿地成片栽植、孤植或丛植,常与水杉、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等混栽,构成独特湖边水景;与秋色叶树种如水杉、银杏、青枫、黄连木等构成壮丽秋色叶景观。还可作为农田水乡网绿化和防护林建设的优良树种。
繁殖技术:最常见的为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播种繁殖需进行种子采集和处理,宜选地下水位较高、pH在5到6.5之间、肥沃湿润的沙壤土播种育苗。冬季播种以12月为好,春季播种宜在2月中、下旬进行。扦插繁殖在当前种源不足的情况下,是池杉繁殖的主要方法,扦插育苗分硬枝扦插、嫩枝扦插两种。扦插宜用幼龄树的秋梢带踵扦插,插条用高锰酸钾液浸泡2h,效果好。移植要带土球,小苗沾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