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蚊母扦插繁殖栽培技术

2019-06-18 04:19

中华蚊母(中国蚊母树)是金缕梅科蚊母树属多年生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1米以上,主要分布于长江三峡两岸海拔130米以下的陡峭山坡或悬岩石缝中,数量极少,是三峡库区特有濒危植物。

中华蚊母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是优良的护岸树种。其耐阴耐湿、耐旱耐涝,树形奇特美观,嫩枝柔软易造型,是绝佳的盆景和绿化材料。

巫山县林业局于2003-2005年抢救保护了一批中华蚊母,并开展了无性繁殖技术研究。现将其扦插繁殖技术总结如下:

1 扦插苗床准备

选择在"巫山渝东珍稀植物园"内进行,园区平均海拔350米,距长江与小三峡交汇处1.5公里,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200mm。

1.1 扦插床设置

采用半地下式苗床,深15cm、宽1.2-1.4m,床间留40cm工作道。床底用呋喃丹防治害虫,铺粗河沙垫层后用0.2%高锰酸钾消毒。

1.2 基质配制

采用河沙+腐叶土(1:1)或壤土+河沙(1:2)配成微酸性基质,铺填25-30cm厚,扦插前2天用0.2‰高锰酸钾消毒并浇透水。

2 扦插时期

以春季2-5月和秋季8-9月为主,避开12-1月严寒期。

3 插条处理

3.1 嫩枝扦插

取半木质化当年生枝条中段,剪成10-20cm茎段,保留上部叶片和小枝。

3.2 硬枝扦插

取2年生以上枝条,剪成15-20cm茎段,留部分小枝并修剪造型。插条上端平剪蜡封,下端斜剪。

插条30枝一捆,用1000ppm生根粉溶液浸泡基部1-30分钟,或配成糊状蘸1-2分钟后斜插,深度2/3,株行距5×6cm。插后立即浇透水,搭建50-70cm高拱棚覆膜。

4 插后管理

4.1 水分控制

保持土壤湿润不积水,空气湿度90%以上。秋季扦插隔天揭膜通风补水。生根后控制水分促根系生长。

4.2 温度光照

秋季搭遮阳网(遮光75%),冬季揭网,春季4月再搭网。保持温度30℃左右,避免阳光直射。

4.3 施肥

插后2天起用3%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7-10天1次,共5次,阴天下午进行。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