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秃子下山桩是制作盆景的好素材。想要给它造型,首先需要培养出可以造型的枝条。一般将其下山桩放养几个月时间,它就能长出大量新枝。等新枝木质化后,就可以对枝条进行取舍,将保留下来的枝条蟠扎定型,使其呈现盆景雏形。
蟠扎胡秃子盆景时,需要剪掉多余的无用枝,同时抹掉树桩上的枝芽,摘掉树体腹内的叶子,这样才能让枝条充分显露,便于蟠扎定型。这样处理还能提高树体的通风透光性,更利于植株生长。
在去掉多余枝叶后,需要认真审视留下的枝条走向和分布。如果造型枝与主枝保持平行且在同一个平面上,就要用铝线蟠扎侧枝,将其向外、朝下弯曲或拉伸,避免其与主枝平行或处于同一平面。因为盆景要以展现立体美为主。
有时拉开枝条后会发现有腋下枝被遗漏。这些夹在其他枝内部的枝条不协调还影响通风透光,需及时剪除。如果被拉开的侧枝上有与之平行的小枝,也需用铝线调整方向和角度。通过调整,让各侧枝朝着不同方向和角度伸展,互不交叉遮挡,又能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造型。这种造型通常呈现为飘枝。
对主枝的处理方法:若主枝细长且长了不少徒长枝,可先保留徒长枝作为牺牲枝,利用它们的生长带动主枝增粗。等主枝达到合适粗度后再剪掉牺牲枝。对于已经细长的主枝,可用铝线蟠扎并向后方弯曲,抑制其继续长高但不宜短截,否则徒长枝可能形成新主枝。
最后需要用铝线将所有需要造型的枝条缠绕固定,进行布局调整。调整时要遵循原则:避免枝条停留在同一平面,构建多维立体的形态。认真揣摩枝条走向适当弯曲,将枝条向不同方向拉开,使冠幅更加饱满、美观且富有灵动飘逸感。对已经合理的枝条不必调整,只需要微调方向和布局不合理的枝条角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