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疫病首先发生的部位在哪里,南瓜疫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2023-05-20 18:14

南瓜疫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南瓜的幼苗、藤蔓、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时,会出现退绿色的病斑,后期病斑扩大导致叶片萎蔫并腐烂,同时叶片上会出现霉层。果实发病时,未变色的南瓜侧面会出现深绿色小斑点,后期斑点扩散,干燥时南瓜会萎缩,雨后则腐烂并出现白色霉层。

该病的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借助风雨传播,侵入南瓜。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7℃,最适宜温度为28~30℃,高湿是发病的决定性因素。雷雨过后,田间积水不能及时排出或施用未腐熟的农肥、追化肥时伤根严重,都会导致发病。

在北方寒冷地区,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种子不能越冬,菌丝因耐寒性差也不能成为初侵染源。在南方温暖地区,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及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

田间25~30℃,相对湿度高于85%时发病重。一般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6小时,病菌即完成侵染,2~3天就可完成一代。易积水的菜地,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